提起西北最早的红军,许多人首先会想到在1932年12月成立的陕北红26军。然而,实际上,最早的西北红军并不是红26军配资正规网上股票配资,而是早在1927年12月便成立的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。
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成立之前,我党在陕北地区发动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武装起义,这场起义便是被后世称为清涧起义。由于这次起义发生在陕北,它被视为我党在西北的第一次武装起义,而今天要为大家讲述的,正是与这场起义密切相关的所有连级以上军官的故事。
清涧起义的背景与南昌起义相似。在起义之初,我党也是以国民革命军的旗号行事,直到1927年12月转战渭南后,才正式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。其中,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的总指挥是唐澍烈士,副总指挥是谢子长。
在清涧起义爆发前,为了扩大陕北地区的革命力量,中共中央和陕西省委先后派遣了高敏文、刘味冬和白明善等人到陕北组织兵运工作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与选择,白明善同志驻扎的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6旅石谦部倾向革命,因此陕西省委决定首先在该部发动起义。
清涧起义爆发时,起义军的领导机构由第6旅的党委和前委掌控,其中,旅党委书记是唐澍,军支书记是白明善。
清涧起义时,石谦旅党团委员会成员包括书记唐澍,委员有谢子长和李象九;驻石谦旅第三军支书记是白明善;起义军的陕北军事委员会由唐澍担任书记,白明善、李象九、谢子长等人为委员;起义军前线委员会的书记是白明善,成员包括李象九、唐澍、谢子长、李瑞成和韩起胜。
展开剩余75%白明善,清涧起义中的第三军支书记,陕西清涧人。白明善在1923年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,1925年加入革命。曾担任过国民联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、中共陕北特委宣传委员和绥德县委书记等职务。白明善是清涧起义的主要策划者之一,早在1923年,他便在陕北地区积极领导革命运动。当时,绥德四师的校长高竹轩腐化堕落,白明善与同学高光祖等人共同发起了“驱高运动”,最终促使陕西省委教育厅罢免了高竹轩的职务,改由李子洲接任。
在1925年,段祺瑞操控国民议会事件爆发,白明善为反对军阀,支持孙中山,在《陕北青年》报上发表了激烈的文章,痛斥段祺瑞卖国行径,并在绥德等地组织追悼孙中山的大会,广泛引发了社会关注。同年1月,白明善被派往上海大学学习,并很快转赴广州,成为周恩来总理在黄埔军校政治部的核心助手。
1927年7月,白明善重返陕北开展工作。在五年里,他主导了清涧起义,并为陕北红军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不幸的是,1931年初,白明善被叛徒出卖,在绥德被捕,并遭到敌人的严刑拷打,坚贞不屈。1932年1月21日,他在榆林英勇就义,年仅35岁。
清涧起义爆发后,起义军各支队向宜川县城推进,至1927年10月中旬,起义军重新组织了旅指挥部,李象九继任旅长。
清涧起义旅指挥部:旅长李象九,旅党委书记白明善,旅参谋长孟澄斋、唐澍。
第6旅各营:
1营:营长李象九,支部书记崔凤颚;
2营:营长韩起胜,支部书记王怀德;
3营:营长李瑞成,支部书记马培梓;
旅部直辖手枪连:连长雷进财;
学生队队长:石介;
骑兵连连长:王宜生。
石介,陕西白水人,是清涧起义的核心领导之一。作为原第6旅旅长石谦的长子,石介在1926年受到李子洲的影响,加入革命,并在第6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他才华横溢,曾通过文艺形式大力宣传革命思想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起义成功后,他转战宜川,但在渭南失利后,他转移至北京,考入清华大学学习。可惜的是,1933年冬,石介因病去世,年仅27岁。
1927年10月,清涧起义军在宜川会师后,面对陕北军阀的强烈打压,为了保存革命力量,起义军决定转战渭南,最终于12月30日,在韩城举行了第二次起义,并正式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。
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:总指挥唐澍,副总指挥谢子长,政治处长白自强,政治委员白明善,参谋长阎揆要,起义支队大队长史唯然。
白自强,陕西清涧人,1923年加入革命,曾担任清涧各地党组织工作,之后成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的政治处长。白自强是“清涧三白”之一,他长期参与革命,尤其在清涧起义中表现突出。然而,1934年6月,白自强在高杰村开党员会议时被捕,并于同月29日英勇牺牲,年仅32岁。
史唯然,陕西子长人,1925年加入革命,曾在中共瓦窑堡特别支部等职务上工作。史唯然在清涧起义后被敌人多次通缉,后得到叶剑英元帅的帮助,长期在八路军办事处工作。1942年,史唯然被调至延安,成为西北局的重要领导。1955年8月,史唯然因病去世,享年53岁。
清涧起义是我党在西北地区的首次武装起义,它为陕北红军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它不仅是一次革命的胜利,也是无数革命先烈为之奉献的结果,这场伟大的起义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选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