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光三十年(1850年)正月十四日,年届68岁的道光帝驾崩,留下了一个尚未解决的接班难题。他虽然一生节俭、勤政,但由于能力有限,清朝的衰落始终未能遏制。尽管如此,他依然希望能通过选择一位合适的继承人来恢复盛世。然而,在接班人选的抉择上专业股票配资资讯网官网,道光帝却同样犯下了错误,这一错误为清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。
在封建社会,皇帝的继承人一般来自皇子的阵营。理论上,儿子越多,选择的空间越大。道光一生共有九个皇子,虽然数量上不及康熙、雍正和乾隆,但也远超他自己四子奕詝的数量,甚至是六子奕?的四倍多。尽管如此,道光的育子之路并不顺利。直到27岁,他才迎来第一个儿子奕纬,但他长子命途多舛,生得早却夭折于父皇手下。奕纬的生母并非出身名门,而是道光身边的一名小丫鬟,这一事实令道光深感羞愧。
展开剩余82%道光的婚姻虽不算晚,但却始终未能开花结果。直到一次酒后失态,与那名丫鬟发生关系,竟意外地生下了奕纬。此后的日子里,道光育子如流水,最终育得一众子嗣,总数达到19个。表面上看,道光似乎应该感激这位无名小卒为他带来的首位儿子,但他始终心存芥蒂,认为与一名低级侍女所生的儿子有损自己的帝王形象。因此,奕纬尽管生于宫廷,却被道光忽视,甚至轻视。
尽管道光对这名小丫鬟心生嫌弃,嘉庆帝却大为宠爱奕纬,将其封为“二阿哥”的侧福晋,并在寿宴上封孙子为“多罗贝勒”。然而,随着时间推移,嘉庆帝去世,奕纬在新皇帝旻宁即位后依旧受到冷遇。道光帝登基后,同样对奕纬视若无睹,虽然他一度开始疏远奕纬,但后者的命运未能因此改变。
1830年,道光的八伯父永璇前去探望奕纬,因未事先告知,道光勃然大怒,足见奕纬在父皇心中的位置。这样的冷落和忽视,对奕纬的成长造成了深远影响。即使奕纬曾在道光九年(1829年)迎来一线希望,在失去兄弟之后,道光一度开始关注他,想要挽回这位儿子的前途。然而,此时的奕纬已因长年受冷落而养成了叛逆、懒散的性格。即使道光突如其来的关爱与严厉管教,奕纬依然无法回应,反而愈发疏离。
奕纬最终在一次与父皇的争执中遭到道光的暴怒。道光因愤怒之下踢了奕纬一脚,谁知这一脚却让奕纬倒地不起,最终抢救无效身亡。道光痛悔不已,追封奕纬为“隐志贝勒”,但这一切都已无法挽回。
然而,悲痛之余,道光的第四子奕詝的出生为清朝带来了一丝曙光。距离奕纬去世仅三个月,奕詝的降生仿佛是天命的安排。虽然此时的道光已年过半百,眼看自己余生无多,但奕詝的到来无疑为他带来了一线希望。道光即便身体状况日益衰弱,却依然开始着手考虑接班人问题。对于继位人选,四子奕詝、五子奕誴与六子奕?是唯一可选之人。最终,道光决定将皇位传给奕詝,但这一决定并非毫无争议。
1846年,道光帝开始为自己的接班问题做准备。当时,他内心的天平一直摇摆不定,四子奕詝和六子奕?之间的选择让他陷入深深的犹豫。两人的能力都差不多,几乎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,而这也源自他们成长环境的不同。奕詝九岁时失母,之后由静贵妃抚养。静贵妃出身名门,对奕詝与奕?如亲生儿子般疼爱。然而,尽管奕詝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大,他的身体状况却使他在竞争中略显劣势。相比之下,奕?在健康和才智上都展现了不小的优势。
此时,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和奕?的老师卓秉恬,二人的风格迥异。杜受田是名门之后,学识渊博,能够在治学和权谋方面为奕詝提供帮助,而卓秉恬则偏向实际,注重军事和武艺的训练。道光帝曾亲自带着皇子们参加射猎,奕詝的表现令人惊讶。他不仅箭不射,还因不忍伤生而动情,这使道光帝对他更加青睐,认为他具备仁君的潜质。
然而,卓秉恬坚信,作为未来的皇帝,奕?应当具备较强的武艺和果敢的领导力。虽然他理解奕詝的仁爱之心,但仍认为清朝当下最需要的是具有强烈魄力的领导者,而非过于温文尔雅的继承人。毕竟,面对外部列强的挑战,只有具备开阔视野和坚韧意志的君主才能应对即将来临的危机。
1850年,道光帝去世,继位之争终于尘埃落定:奕詝成为皇太子,奕?则被封为亲王。这个决定在道光帝去世前的最后一刻揭晓,奕詝与其老师杜受田显然早有预感,而奕?和他的导师卓秉恬却感到震惊。此后的历史证明,奕詝未必能像父皇一样平稳地治理国家,而他的登基或许并未带来清朝所需的真正变革。
清朝的命运未曾因道光帝的选择而扭转,反而在咸丰时期深陷内忧外患之中。尽管他努力进行改革,最终也未能改变大清的命运。费正清在《剑桥中国晚清史》中一针见血地指出,咸丰的领导能力不足,而若奕?成为皇帝,清朝的命运将会如何呢?
发布于:天津市倍选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